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正文
台湾和德国专家传授知识产权宝典
发布时间:2010-11-04  

11月3日,应管理学院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之邀,台湾世博国际商务法律事务所首席律师周延鹏、德国专利律师Dr. Thomas Escher、台湾圣岛国际法律事务所律师张东扬莅临管理学院219教室讲座。
在全场热烈欢迎的掌声中,主持人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余翔教授为大家隆重介绍了三位重量级嘉宾:周延鹏律师现任台湾世博国际商务法律事务所首席律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商学院智慧财产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科技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担任富士康科技集团担任法务长多年;Dr. Thomas Escher是具有丰富理论和实战经验的德国专利律师;张东扬律师是台湾最大的专利事务所之一的圣岛国际专利商标联合事务所合伙人。

张东扬律师以《专利情报分析对创新的引导》为题拉开讲座序幕。他首先为大家建立“创新的本质是进步,更是竞争”的理念,他说创新无错,但应建立市场竞争的理念,否则可能造成浪费。张东扬律师将专利情报的特点总结为覆盖面大、公开度高以及规范性强,而专利情报的来源则包括专利公报、申请档案历史文献、行政机关的决定、司法判决、产业自身的公开资讯、大众传媒的报道等。张东扬律师报告的重点在于专利情报分析,他将专利情报分析分为关于竞争者的分析和关于特定产业的分析。关于竞争者的分析需要搜集专利数量、专利家族分析、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专业成长速度、专利强度和质量等信息。而关于特定产业的分析则包括描绘专利地图和竞争者分析。最后,张东扬律师以引导创新需要争取人才、争取重要专利、采用回避设计等措施结题。

Dr. Thomas Escher承前启后,为大家带来题为《德国/欧洲知识产权保护》的报告。Dr. Thomas Escher的报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技术性知识产权、商标、工业设计。在专利方面,Dr. Thomas Escher为大家讲解了德国/欧洲的技术保护、德国专利与欧盟专利的比较、专利能力的关键以及专利的优势。在此过程中,他重点分析了德国专利与欧盟专利在官方语言、专利生命周期等方面的不同。接着,他与听众分享了一些来源于中国申请人的专利数据。在简单阐释了商标和工业设计方面的情况后,Dr. Thomas Escher为大家介绍了专利权的限制并着重分析了德国专利无效程序的信息。


周延鹏律师隆重登场,正值壮年却因为专注知识产权事业而满头银发的他,获得了全场人的尊敬。周延鹏律师的报告主题为《知识产权的关键前沿:文化、质量、价值、价格》,他以“一台电脑包含一百多万件专利;一部手机包含四五十万件专利”开场,说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知识产权问题。但他接着给大家“当头一棒”,说80%的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者都在做“垃圾”。如何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成为今天讲座的主题。
周延鹏律师首先以自己从事知识产权实务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出两岸企业与科研机构发展知识产权的困难在于:很难施展知识产权排他力、较难交叉许可、较难利用诉讼赚取“白花花的银子”、专利很难转化为股票、专利池技术标准难以形成强势营销、无法阻挡产业链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技术后进国家发展知识产权要找到自己的方法而非运用表面看到的欧美方法。接着,周延鹏律师提出要提高知识产权质量,需要有好的知识产权人才,而好的知识产权人才是来自战场而非躲在办公司闭门造车。于此同时,他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专利质量管理的体验,他说“除非到走到现场看,否则不会对专利有感情”。最后,他总结了专利质量、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并激励同学们“知识产权的空间和舞台很大,但需要更大的创新”。

三位主讲人报告结束,但精彩却未结束。余翔教授将宝贵的提问环节时间交给现场的听众。08级博士后武兰芬抢到第一个提问机会,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向周延鹏律师请教关于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合作的前景和障碍。周延鹏律师认为两岸在知识产权审查方面无需合作,真正需要合作的地方在于共同发展知识产权相关方法和工具。09级博士生卢娣提出中小企业是否也能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问题。周延鹏律师为大家树立信心“只要找到方法,有钱没钱都可以玩转知识产权”。现场气氛热烈,三位主讲人又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德国商标保护、用审查程序技巧抵制国外技术垄断、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问题。
三位知识产权专家的现场粉丝热情不减,但余翔教授不得不为这场讲座画上圆满句号。同时,余翔教授还鼓励所有知识产权学子“Learning by doing”。